在网课中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受困

2025/02/16

信息来源:网课一代毕业生,为什么没企业敢要?

疑似文案来源:“疫情班的应届生简直受不了”!多名毕业生求职遭就业歧视?多方回应


于 18、19、20、21 这四年入学大学的学生,分别在 22、23、24、25 年毕业走入社会。他们被社会称为网课一代,也被企业招聘人员打上了“疫情班”这样具有歧视一味的标签。

受到歧视和偏见主要是由于各大企业认为这几年毕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不如往届,具体表现如下:

  1. 在网课中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学生专业能力不如往届
  2. 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
    甚至出现有面试官要求学生出示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的情况
  3. 网课宅家缺少社交导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缺失
  4. 由于近年来应届生就业对于实习的重视程度提升,而疫情使学生难以积累实习经验
  5. 还有诸如缺乏实践经验
    因为疫情缺少实验课程
    、习惯晚睡晚起等因素。

当然也不光是应届生的原因,大环境不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也是个重要因素。


在评论区中也有人提到有可能是企业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少招人,所谓疫情班只是个借口。我个人认为,虽然大环境不好是客观因素,但成为社会现象的“疫情班”大概也是确有“歧视”。

为什么都在讨论网课本身呢,“网课一代”缺的根本不是网课这件事,缺的是“在校”啊。大学教会人的又不是只有上课这一件事。

是这样的,看去年GDP的增长点就能发现,主要是内部的国企投资拉动GDP,但是国企很多都是重资产,这也导致资产较少的企业实际并没有被GDP正确反映,而看去年的PMI数据就能发现一个趋势是降,这代表企业在附近周期的生产订单是下降的,连带的就是未来的预期下降,毕竟企业招人,特别是应届生,往往都是提前8个月,秋招占大头,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势必导致企业不愿意招人,特别是校招,只不过网课一代正哈奥撞上了。说句实话,医学、文学本科以上、其他硕士以上,进企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无法产生充足效益的,企业要花钱去培养;而当前市面上有很多失业的经验丰富工作者,那么问题来了,你是老板,你愿意找要花三个月以上培养的应届生,还是流动性较大但是立即能产生效益的失业者,企业可能会因为应届生指标或者免税政策而招人,但绝不是招进去的绝大多数人。说白就是经济环境决定应届生招聘,其他都是借口,中国大学教育内容滞后也不是一两天的了。

点此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