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的价值

在我上了大学之后,我时常通过身边人和网络听到这样的话语:“大学里只能学到些皮毛,要学真东西还是要靠自学”、“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己学”。字里行间透着对本科教育的无奈。

在刚上大学时,我很同意这种看法。但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我的观点有所改变。


要说到为什么很多人会对本科教育有上面那样的看法,首先要知道对多数人来说,上大学的目的。

很简单的逻辑,多数人上大学不是为了搞科研,只是为了个好点的工作。而国内的本科教育实际上是在某个专业范围内的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

以计算机为例,一个计算机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至少会学到:C/C++、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这实际上就涵盖了计算机领域的几个主要分支。但四年时间又太短,不足以让你在这些领域都具备足够的实践工程经验。很多计算机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可能就是干个前端、后端开发这种偏应用层面的知识,大学中的所学用不上,反倒是专门面向就业的 Java 培训等更为实用,这就造成很多计算机学生吐槽,“读四年书不如培训四个月”。

那这是否说明我国的本科教育一无是处?

恰恰相反。


仍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上文所述,在计算机专业的本科课程中涵盖了计算机领域的几个主要分支,这正好能够帮助学生逐一接触这些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决定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而在明确了目标后,在加上学校的教育辅助入了门,学生是有能力通过自学和实习积累足够的工作能力的。

举个例子,一位计算机学生准备今后从事前端开发,但学校中并不会开设前端开发相关课程。不过,通过基础的 C/C++ 编程课,这位学生具备基础的编程能力,他同时也有明确的目标,借助现在丰富的网络课程,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前端开发主流的技术栈。

本科教育和中学阶段不同,你的选择丰富得多:你有较为充足的自由时间,也有各种竞赛可以参加。我的专业排课较少,有的时候我会感觉,读大学实质上是给我和我家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让我能脱产四年,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四年的自由时间很充裕,再加上没有经济压力,我可以大胆试错,而试错成本一般是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从我的角度来说,本科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能让我接触并浅浅学习到本专业内的不同方向,有助于我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规划;另一方面就是提供了较多的自由时间,允许我进行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当然,我并不觉得当前中国的本科教育就是非常完美、非常合理的,它也存在有很多明显的问题,如

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以及个人发展的受阻。

点此查看原文